崔庄古枣园顺利通过天津市第八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专家评审
信息来源:文化随行 发布时间:2019-01-25
1月18日,天津市文物局组织召开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专家评审会,位于滨海新区太平镇的崔庄古枣园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自2018年9月,天津市文物局启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以来,滨海新区文物保护所对滨海新区区域内的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逐一进行勘查、研究和比对,在征求各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人及区规国局等相关部门意见后,确定推荐崔庄古枣园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崔庄古枣园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崔庄村,南临娘娘河,北接津港公路,西临津汕高速。2013年1月,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枣园始创于明代初期,至弘治年间被皇帝钦定为“贡枣”,年年朝贡至清末。20世纪大炼钢铁期间,砍伐了部分古枣树,其余基本得以保存,现占地1500亩,存有古枣树16400棵,其中600年枣龄的168棵、400年枣龄的3232棵、100年枣龄的13000棵。 古枣园历经六个世纪,有着枣类种植的悠久历史,历史传承性鲜明,这些古枣树树体健壮、生长结果正常,堪称冬枣树的“活化石”,是我国古代果树栽植的实物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伴随着古枣树传承下来的,还包括一系列古老的传统种植方式和农艺技术、生产标准。包括“开甲”、间隔、嫁接、间作等。如“开甲”,是在树干上环状剥皮,控制果树枝叶生长,让营养集中到果实。这些技术和经验是崔庄古枣园能传承、生长至今并保持高产的关键要素,是历代果农在种植过程中与环境抗争过程中所总结和传承下来的,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枣树具有良好的防风效果、非常强的固持表层土壤的能力和较强的土壤持水能力,生命力极强,抗旱性尤其突出,被称为“铁杆庄稼”。古枣树、古枣园栽植,在野外荒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改善了当地较为贫瘠的局地条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当地村民依托古枣树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景区周边乡村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并且身体力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9年1月17日天津之行中,习总书记视察了梁启超纪念馆,并作出“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重要指示,这对全市的文物工作者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更让太平镇文保工作人员感觉守土有责、重任在肩。 在今后的工作中,太平镇文保部门会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好滨海新区的历史文脉,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绽放最耀眼的光彩。
津ICP备19007845号-2 津公网安备 12011602000258号
版权所有: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馆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迎宾街89号